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第380节 (第6/7页)
三个县领导回去之后,布置安排工作,对松露的大小做出规定。 还有不准断子绝孙式挖掘,不准挖太小的……等等规定。 在市里开会的时候,说得客客气气,文质彬彬:“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 到了县里往村里下达的时候,就已经变成:“谁要是敢把无娘果挖断了根,我就断了他家的根!谁要是乱挖,我就打断谁的腿!” 市里还为此开了一个模具,专门用来量松露大小的,小于这个大小就得重新用土掩上,要是谁家敢挖低于这个大小的松露,他就等着村干部进门来掀屋顶吧。 公司里的同事们已经就松露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他们对前景不是特别乐观。 虽然松露在欧美市场供不应求,而且白松露更贵,但是,欧美市场不认中国松露。 1995年2月15日,《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中国松露正在入侵》,说中国松露质量不佳,无法与法国黑松露相提并论,切成薄片后很快氧化变黑,也没什么纹理,没什么味道。 这篇报道用的理论依据不算硬编的谣言。 只是巧妙的信息错位了一下。 纹理不好,是因为他们拍照用的是“假喜马拉雅块菌”,而不是中国松露主流品种“印度t块菌”。 香味不佳,单纯是因为中国人爱吃未成熟的,就吃那么个脆嫩的口感,熟菌那股恶心巴啦的汽油味,本地人都不爱吃,那种程度的菌被本地人称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