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9节 (第2/5页)
薄冰。 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步伐,也浪费了“工业基本盘”突飞猛进的时代机遇。 航天局的建制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但如果以整个社会的体量算,航天局能触达的部分,终究是少数。 而每天,这处土地上都有各种新技术、新人才、新机会冒出来。 可能某个卡壳了许久的技术问题,答案就藏在社会的某个角落,就像今天的研讨会,开明智能代表的角色。 所以要好好抓住机会,就要让更多的力量“看到”、“知道”、“参与到”。 大体方针上,组织上准备鼓励商业航天、民营航天的发展,用市场化机制,去激活现在国内的大工业底蕴。 打开口子,让更多的力量涌入航天事业。 这是民族事业,可福泽数百年。 不过航天领域。终究是比较孤高的,很少有什么民营企业、社会资本,会在这方面会有所涉及。 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外国技术也对中国封锁。 这就需要航天局等国家队成员,主动下放一些技术,成为“引子”。 文件表示,航天局可以灵活的,下放一些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航天技术,以技术入股也好,以技术授权也好,甚至免费提供做技术置换也成。 初期还能提供人员支持,来吸引社会力量进入这一领域。 同时,航天局之前几十年打下的基础,比如发射场、地面服务、通讯基础、燃料储存转移,甚至建设场地等“基本盘”,也能以商业的形式,开放提供给民营企业。 不影响国家任务,付点成本钱就行。 民营航天在业务上,则可以和国家队形成互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