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3节 (第2/5页)
茶碗,感受了一下灼热的蒸汽,老老实实放了回去。 “那就好,不过我们虽然打算参与,还需要航天局给予一定的支持,才好开展工作。” 否则从零开始造火箭,搞到什么时候去。 航天局有完整的工业产业链,还有几十年的数据记录、基础设施,这些东西周瑞都是要拿到的。 比如火箭外壳,需要极薄的铝合金压铸,他没必要建个压铸厂,直接从航天局体系里,花钱定制就好了。 再比特种燃料问题,难道还要自己生产燃料,再搞一个危险化学品储藏罐,再自己开发一套注入设备么? 显然也没必要。 这家尚未命名的商业航天公司,注定需要航天局的扶持、组织上的协助,才能顺利开启。 精简人员,与航天局高度配合,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技术攻克上,而不是做重复劳动,将会是初期的工作主旨。 李长平道:“那是当然,这本来就是组织上定下的大方向,航天局是中国航天的‘大家长’,自然要拿出一点家底来,帮大家走上正轨。” 两人讨论了许久,得出了一些合作草案,之后他会正式报会走流程。 而周瑞,也会将自己的意向释放到外界,和航天局两边共同发力。 草案内容包括,航天局用多种技术构成一个“打包技术池”,保底让新公司拥有展开工作的能力,然后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和开明智能合资成立全新的商业航空公司。 占比不会太高,以保护“民营航天”这块招牌。 至于技术估价,由于是头一遭,需要内部评审,但会很有灵活性。 采购方面,火箭的零部件、燃料,都可以从航天局已有体系里采购,但不能一模一样发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