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_第二百一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5页)

,寄望于《万国公法》而不愿采取“激进”措施:“若言之不听,再由子峨(何如璋)援公法商会各国公使,申明大义。各使虽未必助我以抑日,而日人必虑各国生心。不至灭琉国而占其地。”

    琉球灭亡之际,因赞誉西方民主政体而被举朝士大夫目为汉jianian、卖国贼的郭嵩焘,刚刚迫于压力辞去了驻伦敦公使之职返回中国。郭嵩焘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和处理意见:“日既改琉球为县,前议当小为变通,而要必以宽免入贡为之基。一面遣派使臣会同各国公使保护琉球,听其自主”;“不令入贡中国,亦不令入贡日,琉球臣服中国已久,宜中国主其议,以保护琉球为义,不足与争朝贡。”概而言之。郭嵩焘的意见是:免除琉球对中国的朝贡,解除彼此间的藩属关系,令其独立自主。李鸿章对此深表赞同,致函总理衙门支持郭嵩焘。认为琉球的入贡,即使朝廷不主动宽免,倘若琉球最终能够获得独立,宽免入贡也会是必然之事。与其被动宽免。反不如主动宽免,如此。则既不伤国家的体面,又能免去许多纠纷,维持琉球的独立。

    1875年日阻止琉球入贡中国,3月31日,《申报》刊发社论章《论日向中国索还琉球贡物事》,认为这一消息乃以讹传讹。当时有西方报纸报道日向总理衙门索还琉球入贡中国的礼物,中国传统社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此举足以贻笑千古,“日虽愚,断不出此下策”。转而《申报》称:如果这一消息属实,则日实在是大失体统,全然违背大国包容礼遇小国之道。

    民间社论认为:中国与日同属琉球的宗主国,既然是宗主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