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法援船坞 (第2/5页)
员已经上前检查过了尸体,这时一位专门请来的洋医生也上前检查了尸体,确认犯人已然身亡,几名北京的法国天主教会教徒在神父的带领下抬着担架上前。将尸体放到担架上,以白布蒙好,然后将三具尸体抬出了刑场。中国行刑队此时也收枪列队,转身跑步离场。 看到行刑结束,各国公使和记者们也纷纷离席。不久。关于午门枪决的报导便出现在了各大新闻报纸上。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中国老百姓来说,他们现在只感到扬眉吐气,认为此次将洋人明正典刑,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伤了洋人的面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从这一天起,意味着自己国家主权的回归。 在新闻发表之后。在中国的外国人普遍认为这件事间接的破坏了西方人在中国享有的治外法权,将会导致中国本土审判权的回归。他们在痛斥意大利政府的软弱无能的同时,对本国政府向中国政府的妥协也感到不满。威妥玛在后来还致信英国首相和议会,作为一名著名的扩张主义者。他坚持认为“这一特殊事件会影响在华的外国人的地位。”英国议会为此也有议员提出了质疑,为了防止议会里的反对派借机对政府进行攻击,英国首相做了措辞谨慎的回答,他强调“这只是一个发生在欧洲的特殊的案例。对在华外国人的活动不构成任何影响。”将这一可能出现的风波化解于无形之中。 这一事件体现出欧洲各国政府与其在华派驻的使节之间的分歧,及外交政策的纷争。抱着扩张主义的驻华使节们不想放过任何一个事件。在东亚为本国攫取更大的利益空间,而各国政府在这次事件上的态度和公使们相反,则不仅有政见上的分歧,也体现了国内的政治斗争需要。这一事件作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