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9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96节 (第6/6页)

拳下,隆庆三年的后几个月,明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兴办工坊的运动。

    特别是京师附近,靠着高拱留下的底子,几个大型的工坊建立起来。

    京师的百姓纷纷在顺天府官吏的号召下,开始进入京师的这几家工坊里做工。

    京师的棉纺织工坊有着低廉的原料供应,用的是从河南河北百姓手里低价强行征收来的棉花原料。

    京师工坊也有着低廉的人工成本,差不多的雇工,京师工坊的薪水只有东南的五分之一乃至于十分之一,虽然纺织机比东南落后不少,但是雇工的低廉人工成本,也确实让京师工坊织造出来的棉布也有了一些竞争力。

    虽然京师工坊的织布不如东南的平整,在高端织布上更是远远不如,但是棉布这个东西还是有大量的低端需求的。

    原本将信将疑,不愿意投入资产的京师商人们,也看到了张居正发展工商业的决心。

    这些人看到了办工坊的利润后,也纷纷带着自己的银子加入到工商业中。

    而在这一次的盛宴中,受益最大的竟然是清远伯李炜所代表的边贸商人。

    生产出来的棉布需要市场,可是大明的百姓都是穷鬼,除了京师等几个城市的百姓能消耗掉这些棉布,剩余的棉布却很难在明廷的地界上消耗掉。

    明廷的高层都更愿意用更精美更华丽的东南织布,普通百姓又消费不起,这些棉布只能用来出口。

    通过大同的边境贸易,大量的棉布被卖到了草原上。

    大明通过草原贸易,换到了大量的战马和毛皮。

    另外一个贸易对象就是朝鲜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