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6节 (第5/9页)
说,在下知无不言。” 海刚峰道:“敢问世子,是在什么时候盯上的上虞县?” 穆祺道:“两年以前。” 两年来,他搜集消息安插人手,各项方案推演至今,仍旧不得要领。直到今天石破天惊,送来了破局的关键。 海刚峰又道:“一个小小县令,穆国公府应该是唾手可办,世子为何拖延到现在?” “当然是因为有难处。” “敢问是何难处?” “数年前的倭寇之乱虽然平息,但余波所及,江浙地方从来就没有安静过。”穆祺缓缓道:“因为朝廷与地方的种种掣肘,安插在沿海的间谍、暗探、走私商贩不计其数,更能收买官吏,曲为庇护;有些行迹诡秘的倭人,甚至还捐纳有国朝的官身,手持衙门的令牌招摇过市!这样复杂的局势,寻常的地方官去了,要么同流合污,沆瀣一气;要么便束手束脚,被架在半空;若是查得深了,怕不是还有性命之忧。”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哪里有先前传闻中颠公的半分影子?海刚峰不觉沉默了片刻。不过,他并不在乎所谓“性命之忧”,所认真关注的,却是穆国公世子言辞中沿海近乎糜烂崩溃的境地。 穆国公世子说自己预备两年有余,看来绝非虚言。仅仅从兵部的公文邸报里,决计看不到这样触目惊心的现实。 海刚峰默然了。 “贾谊治安疏中说,天下明明已经危如累卵,但察觉到的人却寥寥可数;大多数人获愚或谄,不过清歌于漏舟之上而已。如今的江南,大致也是这么个局面。”穆祺道:“上贪下愚,土崩鱼烂;有门路的随波逐流,与倭人大搞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