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99【去印度】 (第3/4页)
个梦想》,历史专著《大国崛起》,诗歌《赞美》、《回答》等作品,都在印度民间流传甚广。印度那边五年前出版的《周赫煊文集》,更是请了泰戈尔作序——周赫煊一毛钱版权费都没拿到。 这种情况不仅在印度出现,就连日本也是如此。 二战前的亚洲属于落后的象征,日本在脱亚入欧也不能改变现状。因此,但凡有亚洲人获得巨大成就,所有的亚洲国家都与有荣焉,日本人和印度人都把周赫煊视为亚洲英雄。 即便后来日本当局把周赫煊的作品列为禁书,但日本民间依旧藏了不少,日本高级知识分子更是越禁越喜欢收藏。 在顾问的建议下,罗斯福得知此种情况,于是就点名让常凯申去印度时把周赫煊给带上。 2月5日,以常凯申为首的印度访问团正式出发,同行的还有王宠惠、商震、张道藩和周至柔等人。 上了专机,常凯申把周赫煊叫去跟他同坐,又让宋美龄去跟张乐怡拉家常。如此亲近态度,让随行的国府大员们阵阵侧目,直把周赫煊视为学术界头号红人。 “明诚啊,这次印度的进步人士还需你来联络。”常凯申说。 周赫煊说:“我对印度真的不了解,谁都不认识啊。” 常凯申似乎事先了解过印度的情况,他说:“印度那些精英分子个个都会英文和拉丁文,也喜欢阅读西方文学。就拿国大党的领袖尼赫鲁来说,听说此人特别喜欢尼采和萧伯纳,还跟大文豪罗曼罗兰是朋友。你也认识萧伯纳和罗曼罗兰,肯定和尼赫鲁有共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