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3章:都动起来了 (第3/5页)
,而是直接开车向着村里赶去。 回去的路上,周扬一直在想出血热。 相比于钟镇南以及国内绝大多数的医学专家,周扬更加的了解这种病的可怕。 世界上最早的出血热病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军队里,当时它叫做“肾水肿”。 而国内最早的有记录的出血热病例,则出现在“9.18”之后的东北,当时叫做“松花热”。 从二战时期起,“出血热”在全球多国扩散起来,虽然早期名字不同,但“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却是其共同特点。 比如说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军”的士兵就深受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的困扰,曾大量感染出血热,其在军中的死亡率曾一度高达13%。 建国后,出血热一直都是各级政府所头疼的一种传染病。 相比于克山病,出血热传播途径更加的隐蔽,且死亡率更高。 整个60年代的十年里,国内每年的出血热病例都在千人以上,出血热的疫区遍布全国21省,综合死亡率高达10.12%。 这之后的多年里,出血热“死亡率突破10%”也成了常态,甚至于1969年的出血热死亡率,竟接近了14%。 而到了70年代,出血热蔓延的趋势更加的明显,单单1972年国内的出血热病例超过万人,1975年出血热疫区再度扩大,波及到了23个省,且病死率依旧没有降下来。 每个地方一旦发生出血热,必然会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