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VIP]第二零九章 清廷的难题 (第2/5页)
但每万人拥有的火炮数量在一百六十门到二百门之间,没有装配火枪的士兵大部份都是炮兵,因此火枪实际的配置率达到了九成左右。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了。 虽然现在清廷也在大力制造火器,但由于整体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工匠都不足,因此想在短期内提高武器生产的速度,也十分困难。 尽管到了明末的时候,淸廷制造的红夷火炮己经超也了明朝,并且发明了铁芯铜胎的铸炮法,在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创举,但这仅仅只限于重型火炮方面,淸廷的整体火器制造水平,仍然低于明朝,而商毅在又引入了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简单的机械,使双方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 而且当初商毅将北京的数千名火器工匠一骨脑全都打包带回了浙江,其中不乏经验在十年以上的熟练工匠。也使清廷在入关之后,也只能依靠自己在关外原来的却一批火器工匠,这也使双方的生产能力同样差别巨大。虽然清廷又征调了一批打造兵器的铁匠来制造火器,但冷兵器和热兵器的制造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短期内,是无法使生产速度有大幅提高。 现在商毅的兵工厂毎个月能够生产火枪七千到八千支,各种火炮约二百到二百六十门左右。在去年的时候,兵工厂集中人力物力,生产火枪,使毎月的产量也能超过一万支,最多的一个月,达到了一万一千多支。而现在清廷毎月能够生产出的火枪还不足三千支,火炮还不到五十门。 当然双方火炮生产的差距更大,是由于清廷过于重视重型火炮而忽视中轻型火炮,重型火炮占了火炮重量的一半以上,重型火炮的制做周期也更长一些。而南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