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_第47章 新儒家:理学(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 新儒家:理学(1) (第6/6页)

言,岂无先后?”(《朱子语类》卷一)

    另一个地方有这样一段:“问:有是理便有是气,似不可分先后。曰:要之也先有理。只不可说今日有是理,明日却有是气。也需有先后。”(《朱子语类》卷一)从这几段话可以看出,朱熹心中要说的,就是“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没有无气的时候。由于理是永恒的,所以把理说成是有始的,就是谬误的。因此,若问先有理还是先有气,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意义。然而,说气有始,不过是事实的谬误;说理有始,则是逻辑的谬误。在这个意义上,说理与气之间有先有后,并不是不正确的。

    另一个问题是:理与气之中,哪一个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推动者”?理不可能是第一推动者,因为“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但是理虽不动,在它的“净洁空阔的世界”中,却有动之理,静之理。动之理并不动,静之理并不静,但是气一“禀受”了动之理,它便动;气一“禀受”了静之理,它便静。气之动者谓之阳,气之静者谓之阴。这样,照朱熹的说法,中国的宇宙发生论所讲的宇宙的两种根本成分,就产生出来了。他说:“阳动阴静。非太极动静,只是理有动静。理不可见,因阴阳而后知。理搭在阴阳上,如人跨马相似。”(《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这样,太极就像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上帝,是不动的,却同时是一切的推动者。

    阴阳相交而生五行,由五行产生我们所知道的物质宇宙。朱熹在他的宇宙发生论学说中,极为赞同周敦颐、邵雍的学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