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见面(4K二合一) (第6/7页)
一部能打动人或引人深思的作品,是否一定需要亲身的经历或处境?” 这句话映射出的另一个私人化问题,就是“成功探讨死亡的艺术家是否一定要是暮年或垂死之人?” 原本准备闲聊几句的少女,大概没想到范宁一上来就抛出这种话题:“或许不一定呢,看范宁先生怎么定义亲身了。” 她认真地组织了一阵子语言:“我读过一些诗歌或小说,其作者诚然有部分刻骨铭心者,但也不乏自身经历稍浅之人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爱情或刻画出了细腻深刻的人性…擅长于用神话史诗创作叙事曲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和叙事文本并不在一个时代,那些伟大的歌剧家们也不曾经历过剧中角色的悲欢。” “我倒觉得艺术家的生命有限,很难用局限的亲身经历去满足浩瀚无垠的灵感与表达欲…艺术家最应做的,是尽可能多地站在他人或历史的视角感悟体会,然后为自己想发声的事物发声,为自己想代言的思想代言。” …这或许是“汲取人文养分”的另一种偏实践化的表述方式吧?范宁如此想道。 看着少女精致无暇的脸蛋,他眼眸中闪过一丝异色,片刻后认真说道:“谢谢罗伊小姐,我再想想你的话。” 汽车在市中心平稳行驶了一段距离,并依次绕过宽阔的布道广场两角,当范宁看到“圣雅宁各骄阳教堂”在西南角的钟楼与西北角的洗礼堂时,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诗人巴萨尼来自哪个组织?” 罗伊说道:“他信仰‘不坠之火’,但他曾经的非凡身份更接近于特巡厅的‘外协员’编制…当然严格来说,他算是一名自由遂晓者,这和非凡准入管控的逻辑不同——不隶属官方组织的有知者即为触禁者,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