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音乐家_第一百二十五章 如获新生(4.8K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如获新生(4.8K二合一) (第2/8页)

工业时代还有不少跻身中产的机会,那样能体验更多自我的存在,多活二三十年相比直接死亡,肯定是有区别的。”

    这是范宁面对小波列斯茫然的表情,在心中下意识预演出的答案。

    但他没有说出口,因为他很快意识到审题错误,这位少年问的并不是“为什么会如此”,一系列“如果那么”的假设也对他没有意义。

    且不论这是个非凡力量能被实证生效的旧工业世界

    假设,实用主义者提出了某套改良社会的办法,然后经过践行,流民、罪犯和贫贱劳工的比例变少了,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成功回答了这个问题:

    “嘿,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像那样不幸的人们曾经是50%,现在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0%了,社会上将来还会越来越少的。”

    可已经是了,怎么办?

    时代的概念离个人的概念太远。

    提问者永远是那部分的具体的,已处在异化劳动命运道路上的人——换言之此类提问的主体根本不是如何“从50%到30%”,而是每一个具体的“100%”该如何。

    况且这位少年真的是想知道怎么办吗?恐怕未必,他也估计自己人生就这样了,他只是在困惑这一切该如何理解,将人生的劳动收入和再生产消耗换算成一堆净积蓄,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死亡的全部意义了?

    如果是,将500磅换做100磅,对应流民,或将其换做5000磅,对应中产,那也是意味着这些阶层的死亡的全部意义了?

    范宁不懂,回答不了。

    他换作了轻松的笑容,起身往门口处走去。

    在希兰看来,那是一种微妙的、妥协的、无可奈何的、带有某种替代品意味的轻松笑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