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 两个基地 (第3/4页)
李心怡着手开始修改基地的寒武纪主脑,重新分配权限,清理后门。 李若白则开始规划工业区。基地最大的问题是动力不足,老式的聚变能量包输出有限,且十分不稳定,和晶粒动力炉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李若白决定另外开辟一个能源区,集中摆放动力炉。他初步规划就是直接增加20台,合计功率超过600万千瓦,再加上原有的能量供应,供能已经逼近千万大关。 方舟利用自身携带的制造基地开始不断生产动力炉,同时李若白对基地原有的设备也进行归类和调整,一时之间忙到飞起。 对楚君归来说,两个基地如何分工,就需要考虑了。 事实证明,联邦现有的生产体系完全比不上楚君归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异星版生产体系。制造机是典型的生存型设备,生产效率肯定比不过专业级的生产设备,甚至都没有比较的必要。然而在4号行星上所有高端设备都形同废铁,反而远远不如生存设备,至少后者能用。 看过圆桌武士的基地,楚君归也有些庆幸。联邦也不是傻瓜,许多设施和设备明显进行了本星化改进,效率已经不比生存装备差多少了,等到完全成套,效率就会碾压楚君归的设备。 联邦军团都是庞然大物,一旦动员起来,战争潜力远非楚君归可比。楚君归靠自己和几个个人芯片,也不可能和军团级主脑比拼科研实力。 只是楚君归在战术上的优势太大,无数次让对手错误估计实力,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